作者/來源:秦宏1 劉文龍2, 孫佰仲1, 柏靜儒1, 劉洪鵬1, 賈春霞1( 1.東北電力大學 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 2.中電投元寶山發(fā)電有限公司) 日期: 2009-11-23 點擊率:1988
摘 要 : 對煤氣化過程中吸收劑脫硫反應的氣固反應模型進行了概述。氣固反應模型大致可分為未反應縮核模型, 晶粒模型、 孔模型及逾滲模型等幾種基本型式。未反應縮核模型結構比較簡單 , 可以作為其它模型的基礎和組成部分, 晶粒模型應用較為廣泛且已經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和改進, 孔模型側重于顆粒內部孔隙特性對反應影響的分析, 逾滲模型則基于孔模型將逾滲理論引入來描述脫硫反應過程。
關 鍵 詞: 煤氣化; 吸收劑; 脫硫; 模型
燃煤中的硫在氣化過程中往往釋放以 H 2 s為主的污染物釋放到煤氣中, 對設備造成一定的腐蝕, 且污染環(huán)境, 因此需要脫除。為了減少煤氣的物理顯熱損失, 必須采用高溫干法脫硫。高溫干法脫硫性能的優(yōu)劣與否, 取決于固硫劑的脫除反應特性。目前通常采用的固硫劑按不同金屬氧化物劃分, 主要有鋅系、 錳系、 鐵系、 銅系和鈣系五大類別。
固硫劑的脫硫反應屬于非均相非催化氣固反應, 關于氣固反應的研究已經有大量的數(shù)學模型來描述?傮w來說, 氣固反應模型大致可分為未反應縮核模型, 晶粒模型、 孔模型及逾滲模型等幾種基本類型。
1 未反應縮核模型
未反應縮核模型( u n r e a c t e d s h r i n k i n g c o r e Mo d e 1 ) 假定開始反應時固體反應物是致密的, 反應只發(fā)生在兩相之間的交界面, 氣體經過氣膜經由反應產物形成的產物層擴散到達未反應核表面而與脫硫劑進行反應。最早的縮核模型是 L e v e n s p i e l、 Y a g i 和 K u n i i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