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畢業(yè)到現(xiàn)在,工作已快“八個月”有余。每天做在車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不僅使我想起了童安格的一首老歌《把根留住》:為了生存,人們四處奔波。
一直以來我就是一個 “隨遇而安”的人,就算臨畢業(yè),也沒有“提前出擊”。俗話說: “好男兒志在四方”,卻很少提到女兒,所以畢業(yè)后中規(guī)中矩的回到了故鄉(xiāng)——座江南小城。當然,最主要是覺得熟悉的地方,可能成功的機會更高一些。
雖然文憑不高,但是相信“初生牛犢不怕虎”。即使沒有經(jīng)驗,堅信自己很有潛力。同時,我選擇了傳統(tǒng)的求職途徑,主要是因為自己喜歡直接的面對面交流。
于是,一個滿腔熱情的身影,奔走于各大人才市場交流會之間,那就是——我。這點,希望目前尚在家中等工作的人借鑒,因為機遇是不會主動送上門的。
求職俗稱三步曲:包裝、面試、等通知。雖然省略了其中一些步驟、但也不無道理。期間也有一些辛酸的“小插曲”,不過現(xiàn)在回想起來,倒也值得。
(一)策劃包裝
和許多畢業(yè)生一樣,留意招聘信息、復印個人資料等成了我每周必修課。當然,我也深諳“酒香也怕巷子深”之理,于是:自寫個人簡歷“閃亮登場”。
相對許多畢業(yè)生擁有的“個性化”簡歷而言,我的材料很簡單:白紙黑字,客觀評價自己?赡苡行┤藭X得你太平凡,而將你的簡歷不屑一顧;也有可能給人感覺很實在,而對你的簡歷大加留意。不知道是不是應了那句老話:沒有個性就是最大的個性。幾天后,我就陸續(xù)收到了幾家公司的面試通知。
求職第一步,獲得了一個良好的開端。自己感觸最深就是:表面功夫固然很重要,但千萬不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二)面試考驗
記得一本書上曾經(jīng)講過:面試是邁向了成功的第一步,由此可見,面試的重要性。俗話說的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因為此時用人單位需要系統(tǒng)了解自己,所以更需要從各方面注意。
1.儀表
男生最好穿西服,女生最好著套裝,主要是為了保險起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體現(xiàn)了穩(wěn)重的一面。當然,由于審美觀和職業(yè)性質(zhì)的不同,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最重要的是感覺大方、得體、協(xié)調(diào)。對于首次應聘者而言,最好有專人指導一下自己的儀表。當然,也有忌諱。比如男生是奇裝異服、女生則是“花枝招展”。對于目前熱衷“哈日”、“哈韓”一族來說,此時更需要“收斂”一下。
2.談吐
應聘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這樣的抱怨:準備得很充分,最終上場時卻語無倫次。其實我也有過同樣的困惑,感覺面試時渾身不自在,緊張得連手腳都不知如何放,更談不上和單位進行正面的交流了。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因為自身不夠自信,心理作用在作怪。
有些應聘者不悚場,卻依舊被無情“涮下”。這又是為何呢?原來是用人單位感覺個人修養(yǎng)太差。這里就涉及到一個談吐得體的問題。一般而言,優(yōu)雅的談吐往往給人以美好的享受。有些人即使外形不太出眾,但憑借口才同樣可以贏得印象分。
就我求職的經(jīng)歷來看,如果你沒有足夠自信,寧可言簡意涵。注重語言的邏輯、通暢。切勿滔滔不絕講上一大通,反而對方聽得不知所云。另外,對于用人方的提問,也要盡量聽出“話外音”。因為對方很有可能就在提問中就設下“圈套”。比如:團隊合作、溝通精神等,要注意領會。
對于涉及工資等敏感性話題,也不需回避。應根據(jù)行業(yè)及城市的消費水平情況而定,合理提出適當?shù)膱蟪。切勿:漫天要價。
作者的話:如果你想增加成功砝碼的話,最好帶上一些相關工作材料,進行現(xiàn)場演示。如:應聘財會工作,可以帶上相關的做帳材料。如應聘編輯的話,最好帶上自己曾編輯過的雜志或者曾發(fā)表過的文章等。
(三)等候階段
面試者結(jié)束后,通常都會聽到這樣一句話:你回去等通知吧!
有點類似“高考后等錄取”的意思,很多人往往都放棄這個階段,其實這也是很好的利用機會。一方面,你可以審視一下自身的不足、積累一定的經(jīng)驗。同時,利用這段時間你也可以充實一下自己。
另外,即使單位錄用,也需要有一個周期過程,所以這段時間盡量不要外出,因為以前也曾發(fā)生過類似的遺憾事件。同時,對急于想了解情況的應聘者來說,也可打電話詢問。
很多剛出校門的畢業(yè)生,往往因為第一次沒有聘上,以后就“偃旗息鼓”了,其實這是一個心態(tài)調(diào)整的問題。第一次沒有聘上,往往會產(chǎn)生一定的“挫折”感,關鍵是如何重新燃起自信。同時,我們也需要清醒的認識到,畢竟應聘上的是少數(shù),所以需要加強自己的競爭力。
當然,也不乏有一些幸運者,可能同時被幾個單位錄用。這時侯的你,需要認真權衡自己的愛好、及事業(yè)發(fā)展?jié)摿Φ。最好結(jié)合一下家人的意見,因為他們的社會閱歷較為豐富,可能會給你帶來不同的見解。
就我自己而言,算是比較幸運的一個。因為最終我選擇了一家名為希網(wǎng)的公司,從事編輯工作。雖然和自己所學相差懸殊,但是很有成就感。所以說,專業(yè)對口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自己有發(fā)展空間。有時靜下心來,也會認真總結(jié)一下。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平時注重積累、機會來了要把握。
求職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其實,可以小到某個細節(jié),但主要還是考察綜合素質(zhì),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復合型”人才。相信每個求職成功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只不過我把他表述了出來。可能比較膚淺,但卻是切身體會。
希望對即將踏上工作崗位的人,有所幫助。